健脾益气的药食同源食物

2013-10-14 09:28 阅读(?)评论(0)

人过中年,体弱气虚,总想着进补。可是越补体越虚,越补毛病越多。是补品不好吗?当然不是。是人体的总体功能下降,尤其是脾胃的功能下降,吃进去的东西不能转化为身体所需的精化,反而积淀了垃圾、毒素。我想,合理的长期的锻炼才是保持脾胃健康的根本。在锻炼的基础上,适当的吃一些健脾益气的食物,是对健康有好处的。下面介绍几种药食同源的食物。

    山药  茯苓  薏苡仁  莲子  白扁豆

 

    山药

    薯蓣,读音[shǔ yù],通称山药。别名怀山、怀山药、淮山、淮山药、山薯、山薯蓣、薯蓣、暑豫、生山药、干山药、薯药、白药子、白苕、光山药、毛山药。在河北等地又被称为麻山药。多年生草本植物,茎蔓生,常带紫色,块根圆柱形,叶子对生,卵形或椭圆形,花乳白色,雌雄异株。块根含淀粉和蛋白质,可以食用。
    性味归经:甘、平。入肺、脾、肾经。
    功能主治:健脾胃、益肺肾、补虚嬴。治食少便溏、虚劳、喘咳、尿频、带下、消渴。
    
    茯苓
    茯苓,俗称云苓、松苓、茯灵,为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,形状像甘薯,外皮黑褐色,里面白色或粉红色。其原生物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,多寄生于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。产于云南、安徽、湖北、河南、四川等地。古人称茯苓为“四时神药”,因为它功效非常广泛,不分四季,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,不管寒、温、风、湿诸疾,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。茯苓味甘、淡、性平,入药具有利水渗湿、益脾和胃、宁心安神之功用。现代医学研究: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,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及保肝脏作用。
    性味归经:甘、淡,平。归心经、肺经、脾经、肾经。功能主治:利水渗湿,健脾化痰,宁心安神,败毒抗癌。治小便不利、水肿胀满、痰饮、咳逆、呕逆、恶阻、泄泻、遗精、淋浊、惊悸、健忘等症。
    茯苓适宜于一般人群。尤宜于水湿内困,水肿,尿少,眩晕心悸,胃口欠佳,人便稀烂,心神不安,失眠、多梦者。
 
    薏苡仁
    薏苡为禾本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。以去除外壳和种皮的种仁入药。主产湖南、河北、江苏、福建等省。味甘、淡,性微寒。有健脾利湿、清热排脓功能。用于脾虚泄泻水肿脚气、白带、湿、关节疼痛、肠痈、肺痿等症。尚用于胃癌、子宫颈癌、绒毛膜上皮癌等癌症以及多发性疣。薏苡种仁是我国传统的食品资源之一,可做成粥、饭、各种面食供人们食用。尤对老弱病者更为适宜。性味归经:甘、温。入脾、胃经。
    功能主治:具有健脾利湿,清热排脓的功能。温中散寒、补益气血。治胃寒疼痛、气血虚弱。
 
    白扁豆
    一年生缠绕草本。三出复叶,先生小叶菱状广卵形,侧生小叶斜菱状广卵形,长6~11cm,宽4.5~10.5cm,顶端短尖或渐尖,两面沿叶脉处有白色短柔毛。总状花序腋生,花2~4朵丛生于花序轴的节上。花冠白色或紫红色;子房有绢毛,基部有腺体,花柱近顶端有白色髯毛。
    性味归经:味甘微湿,入脾、胃二经。
    功能主治:有补脾胃,和中化湿,消暑解毒的功效,主治脾胃虚弱、泄泻、呕吐、暑湿内蕴、脘腹胀痛、赤白带下等病,又能解酒毒。
 
    莲子
    莲子,是睡莲科水生草本植物莲的种子。又称白莲、莲实、莲米、莲肉。莲,又称荷芙蓉、水芝。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出产,而以江西赣州、福建建宁产者最佳。秋、冬季果实成熟时,割取莲房(莲蓬),取出果实;或取坠入水中,沉于泥内的果实,除去果壳,鲜用或晒干用,或剥去莲子的外皮和心(青色的胚芽)用,特称为莲肉。经过1994年7月、2002年底、2006年冬,在历经3次航天搭载后,白莲脱胎换骨升格为“太空莲”。
    性味归经:鲜者甘、涩、平,无毒;干者甘、温涩、无毒。入脾、肾、心经。
    功能主治:清心醒脾,补脾止泻,养心安神明目、补中养神,健脾补胃,止泻固精,益肾涩精止带。滋补元气。主治心烦失眠,脾虚久泻,大便溏泄,久痢,腰疼,男子遗精,妇人赤白带下。还可预防早产、流产、孕妇腰酸等症。
 
    以上的食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入脾经、胃经。它们都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。中医讲,脾胃乃后天之本。脾胃健康则人健康,脾胃坏则人生病。中医还有句话:有胃气乃活,没胃气乃死。说的都是一个道理。但是不管你如何吃,吃什么都替代不了锻炼,因为‘生命在于运动’。

更多养生内容,敬请登录http://kshxybxx.blog.sohu.com/

  最后修改于 2013-10-14 09:55    阅读(?)评论(0)
该日志已被搜狐博客录用:http://blog.sohu.com/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